健康教育
【健康科普】帶您認識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發布時間:2025-02-06
“麻”“痛”“涼”?你認識這個潛伏在“糖友”身體里的隱患嗎?大家好,我是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學利,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神經損傷,以肢體遠端對稱性多發神經病變最多見,發病率約50%,多發生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的“糖友”身上,且病程越長發病率越高。最常發生的部位是身體最遠離脊柱的部分—腳趾,病變由下肢遠端逐漸向上發展。雖然病情發展緩慢,但神經受損多難以逆轉,且防治困難。

當神經通道變得狹窄,受壓迫的神經會出現水腫,進而表現為雙側肢體末端的感覺功能障礙(包括疼痛、麻木、感覺缺失等)及運動功能障礙(包括肌無力、肌萎縮等)。肢體感覺缺失會直接或間接導致肢體感染、潰瘍和截肢,嚴重時危及生命。
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從而達到控制血糖、營養神經的效果。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明確的神經卡壓癥狀(疼痛、麻木、肌肉無力),且影像學或神經電生理檢查支持神經受壓時,建議盡早手術,預防神經不可逆損傷。
在顯微鏡或神經內鏡下,通過解除肌肉、肌腱、韌帶等對肢體腕、肘、膝外側、內踝、足背等處周圍神經的卡壓,改善肢體麻木、疼痛、肌肉萎縮等癥狀。該手術具有時間短、出血少、并發癥少、痛苦小、見效快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