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外科團隊成功為一位肺結節患者實施無管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該手術的順利開展,標志著我院在肺部微創手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為廣大胸部疾病患者帶來更優質的治療選擇。患者鄭女士,4年前發現右肺結節,為行進一步治療就診于我院胸外科,經胸外科醫師評估后考慮為高危結節,不排除早期肺癌可能,建議進行胸腔鏡手術治療。聽到這一結果,鄭女士憂心忡忡:她既擔心疾病危險,又擔心手術風險,還害怕術后的各種疼痛和不適,焦慮到難以入睡。胸腔鏡作為胸外科手術的微創治療方式,應用已十分廣泛,然而傳統胸腔鏡手術仍存在一定的術后弊端,例如,它需要患者在術前插入導尿管,術中進行氣管插管實施全身麻醉,并在術后留置胸腔引流管以排出體內的血性滲出液。這些管道不僅可能會給患者帶來機械性傷害,延長恢復時間,還可能誘發并發癥。
考慮到患者病情、其對手術的恐懼以及術后一些潛在弊端,經東平縣人民醫院胸外科醫師團隊和麻醉科醫師團隊的綜合評估后,確認該患者無明顯的無管胸腔鏡手術禁忌癥,遂決定為其實施無管胸腔鏡肺楔形切除術(Tubeless)。Tubeless技術(即無管化技術)可有效避免術中及術后管道帶來的不適和風險,該技術致力于在手術過程中避免給病人插入各種管道,力求以更小的創傷、更少的痛苦以及更快的速度幫助患者恢復,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這一術式摒棄了傳統胸腔鏡手術中的氣管插管,在局部麻醉聯合靜脈鎮靜的狀態下即可完成手術,最 大程度減少了對患者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的影響。
手術當天,我院邀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胸外科王啟飛教授來院,與我院胸外科主任沈鵬聯合主刀,強強聯手共同為患者健康護航。術中,在麻醉科、手術室等多科室緊密配合下,僅取患者胸部一約3cm左右微小切口,插入胸腔鏡及手術器械進行操作。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手術過程約20分鐘,術后切口行皮內縫合,無明顯疤痕。
手術結束后,鄭女士很快蘇醒,當發現自己身上沒有任何管道、自感無任何不適時,甚至疑惑手術是否還未開始。麻醉蘇醒觀察無異常后,她自行走回病房,并正常飲食。
由于手術全程無管、切口小,鄭女士未受到“呼吸痛”的困擾,術后恢復迅速且狀態良好,第三天即康復出院。出院當天,鄭女士面帶笑容向醫護人員致謝:“謝謝你們的高超技術和暖心服務,我的肺部手術治療恢復得比治好感冒還快!”
無管胸腔鏡手術作為一種先進的微創手術方式,具有諸多優勢。它不僅降低了氣管插管相關并發癥的風險,如喉頭水腫、肺部感染等,還避免了胸管引流給患者帶來的不適,以及胸引管相關的疼痛、感染、引流不暢等問題,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患者術后疼痛輕,能更快地進行呼吸鍛煉和早期活動,胃腸功能恢復也更快,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一般術后2-3天即可出院。因減少了管道帶來的不適,患者術后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適度更高,能更快地回歸正常生活和工作。該技術應用范圍也很廣泛,如肺結節、早期肺癌、肺大皰、縱隔腫瘤、胸膜炎、胸膜粘連、胸膜腫瘤等,可進行胸膜活檢、粘連松解等操作。此次無管胸腔鏡手術的成功實施,是我院胸外科及麻醉科團隊技術實力的體現,也是我院不斷追求醫療技術創新、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成果。未來,我院將繼續緊跟醫學前沿,開展更多先進的診療技術,為廣大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