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4-14
2020年4月15~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癌癥防治共同行動”。疫情之下,科學抗癌需要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為了能讓廣大公眾能夠了解到腫瘤知識和防治信息,東平縣癌癥中心、東平縣人民醫院在門診和病房樓電子屏幕上滾動播出宣傳標語,向廣大群眾普及腫瘤防治等相關醫學知識。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
我們可以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癥的防控,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國際先進經驗表明,采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范治療等措施,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病和死亡具有顯著效果。我國實施癌癥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癥的發生
1、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
2、吸煙、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過大、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
3、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以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生。
4、癌癥的發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癌癥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盡早關注癌癥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煙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規范的防癌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癥
1、防癌體檢是在癌癥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針對常見癌癥進行的身體檢查,其目的是讓群眾知曉自身患癌風險,發現早期癌癥或癌前病變,進行早期干預。
2、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癥。使用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檢查肺癌,超聲結合鉬靶可以檢查乳腺癌,胃腸鏡可以檢查消化道癌等。
3、要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
4、防癌體檢專業性強,講究個體化和有效性,應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
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癥生存率的關鍵
(一)癌癥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癥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時間越長。
(二)關注身體出現的癌癥危險信號,出現以下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治。
1、身體淺表部位出現的異常腫塊。
2、體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內色澤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體出現的異常感覺:哽咽感、疼痛等。
4、皮膚或粘膜經久不愈的潰瘍。
5、持續性消化不良和食欲減退。
6、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或帶血。
7、持久性聲音嘶啞,干咳,痰中帶血。
8、聽力異常,鼻血,頭痛。
9、陰道異常出血,特別是接觸性出血。
10、無痛性血尿,排尿不暢。
11、不明原因的發熱、乏力、進行性體重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