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附屬醫院 實現由醫療向醫療與教學相長轉變
時間:2019-07-16
創建附屬醫院 實現由醫療向醫療與教學相長轉變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張東晟
近年來,我院通過大力實施“思想教育、服務提質、內涵強化、人オ培養”等六大工程,全院干部職工上下ー心形成了扎實工作、相互支持干事業、奮發進取求發展的良好態勢。在此基礎上,院黨總支、院委會充分采納職工代表的提議,將創建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工作提到了重要的工作日程。通過創建工作,實現了醫院以醫療為主向醫療與教學相長的轉變,促進了醫院各項工作的和諧發展。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臨床教師隊伍對提高全院醫療有積極促進作用。高水平的臨床教師隊伍是保證高質量臨床實踐教學的關鍵。我院科學制定臨床教師隊伍建設規劃,不斷優化臨床教師隊伍結構,加強對臨床教師育人為本的師德師風、醫德醫風教育,增強臨床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責任感。
臨床帶教老師既是治病救人的白衣戰士,又是傳道授業的人類靈魂工程師。為了做一名合格的臨床教師,全體帶教老師處處注意自身的形象與修養,時時為學生作表率。他們自覺學習新知識。為了給學生開設一堂有質量的課程,這些帶教老師們在課下付出了百倍的心血和汗水。有的帶教老師在教室里一呆就是一天,有的對著空空的課桌講了一遍又一遍。在帶領同學們進行教學査房時,帶教老師更是一絲不茍地向學生們傳授臨床查房的知識。唐代先賢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院各位帶教老師,不僅把自己在臨床工作中積累的經驗無私傳授給了學生們,更重要的是從這些老師身上,學生們學到了白衣天使心系病人的無私情懷。導師制度的推出讓學生提前熟悉了臨床工作環境在教學理念上,醫院牢固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重點強化見習學生的醫德素養和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醫教結合,注重臨床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學習期間盡早接觸臨床知識,多到臨床實習,反復進行臨床實踐,為這些見習學生以后走上臨床崗位開展工作積累了初步經驗。為達到這個目的,我院創新性的推出對見習學生實行導師制這一舉措。
實行導師制度后,見習學生可以在課下和導師及時聯系,在不耽誤正常學習任務的前提下,學生們可以隨時眼導師到門診或病房進行學習。每學期,學生要將眼隨導師取得的學習感受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導師制培養模式的推行,見習學生提前熟悉了對病人進行體格檢查、病史采集分析、醫患溝通及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思路,提高了他們在臨床工作中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培養了他們關愛病人、尊重生命的良好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教與學相長,互相促進,醫療工作與教學工作相長互相促進。這兩個促進,既是我院進一步為群眾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的需要,又是醫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相信,隨著我院創建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各項工作的逐步推進,我院的技術水平與服務能力必將躍上一個新的高度,也將會為群眾提供更為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2016年5月)